云柳越剧网
首页 > 越剧知识 > 33年1944年

33年1944年

3月25日,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演毕《王昭君》,因病回嵊县休养。

5月11日,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,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,义演3天。有傅全香、范瑞娟的《送凤冠》;李艳芳、邢竹琴的《十八相送》;筱丹桂、贾灵凤的《人心》;尹桂芳、竺水招的《陈琳与寇珠》;姚水娟、王水花的《拾玉镯》;王杏花、竺素娥的《贩马记》;施银花、屠杏花的《化缘认妻》;余彩琴、张桂莲、陆锦花、戚雅仙、徐天红、吴小楼的《明末遗恨》。

9月,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,演新越剧《云破月圆》(由深红编剧,红英导演),并建立剧务部。洪钧(韩义)、野鹤、钟泯、徐进、蓝明等相继加入。

9月28日,袁雪芬、范瑞娟合作,在九星大戏院登台,使用雪声剧团之名,首演《雁南归》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越剧的简介50字 第五节 化 装
一、越剧各个时期化装的形式与特点。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,男角多不化装,男演女角,把脑后的辫子散开,梳发髻,搽胭脂和“燥粉”(干铅粉)。有的草台班女角化装,两...
越剧何文秀第五场王清版 第二节布景样式
越剧布景,通过40年代的探索实践,产生了与表演风格相吻合的各种样式,为越剧舞美风格的形成,奠定了基础。建国以后,越剧艺术创作水平大为提高,舞美设计也更上一...
越剧起源于浙江哪个县 第二节 角色行当
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,逐渐衍化,从单纯到齐全。在初期,由于剧目多为表现农村中爱情、婚姻题材的“对子戏”,故以“二小”(小生、小旦)、“三小”(小生...
越剧是中国的什么文化 第三节 道 具
越剧在小歌班初期的“砌末”,都是日常生活用具。小歌班后期及绍兴文戏时期,台上所用道具模仿京剧、绍剧,并由“检场”人(越剧称“值台师傅”)管理。所用道具都放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