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柳越剧网
首页 > 越剧知识 > 1966年

1966年

4月上旬,报载《同志委托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》一文,提出建国以来文艺界“被一条与思想相对立的主义黑线专了我们的政”的所谓“黑线论”。

4月26日,上海越剧院召开全院大会,剧院领导根据上级指示,作批判电影《舞台姐妹》的动员报告。5月,上海各报刊均发表批判电影《舞台姐妹》的文章。

5月16日,中央《通知》发表,文化大在全国各个领域展开。

8月24日,上海越剧院召开宣誓大会,越剧界的袁雪芬、范瑞娟、傅全香、徐玉兰、戚雅仙、毕春芳、张云霞等知名演员,相继成为批判对象而靠边受批、隔离审查,遭受。

10月5日,上海越剧院部分人员,贴出宣言,宣布成立“思想战斗小组”,后又成立了“主义纵队”、“井冈山”两个派组织,至11月中旬,发展成为“联合战斗队”。各区县越剧团也纷纷成立组织。

10月,上海越剧院在市文化局布置下,有35位同志(其中有演员、乐队、舞美等人员)转业到上海仪表系统所属的无线电厂工作。

11月5日,越剧团(原少壮越剧团),在丽都剧场演出《红色熔炉》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越剧五女拜寿全剧演员表 陶 贤
陶 贤 ( 1908 ~ 1967) 编导。原名陶忠澄,籍贯上海。 1924 年考入南洋公学,后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,同时拜师学传统诗画。艺专毕业后...
我最喜欢的青年越剧演员 陆根棣
陆根棣(1903~1951)戏院老板。江苏省南京人。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,经管大来剧场。曾一度充当敌伪“老闸捕房包打听”(暗探),是个依仗“黑道”势力经...
越剧为什么受人喜爱 越剧流派论
越剧流派论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,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流派。如20世纪40年代涌现的第一代流派:袁雪芬的袁派,尹桂芳的尹派,范瑞...
越剧的代表人物是 第四节 特点
越剧表演既体现着中国戏曲表演的共同规律,如综合运用唱、做、念、舞(打)多种表现手段创造舞台形象,表演虚拟化、歌舞化、节奏化,运用程式和注重形式美等;又有自...

强力推荐